在古代,床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说文》中有“
床,安身之坐也”。床同指井边的石栏。名诗《静夜思》中的“床”便是
指此。
据《礼记》记载: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临死时要求将其换下
才死去。可见在当时。床已经受到古人的重视。
床在古代有一种孤独萧索的意境。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表达了一种意乡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更
是表达了这种苦闷的思绪。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用床寓意他的思想:“种是自然中本
有的,我想无妨说是神制造的,因为没有旁人制造它;第二种是木匠
制造的;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
床,还有一个解释是后院水井的围栏。《辞海》上有,但未注明出处
。也只有这种解释,李白的《静夜思》紧扣月和井来想,才易理解。
另外李商隐在《富平少侯》中有诗句“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
头”,似可做此解。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
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
,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说明商代已有床。但从实物来看,早的床是
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
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
置案几。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
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
用家具。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
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在现代
延伸新的含义:中型的一体化机械。比如“车床”、“机床”、“刨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