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黑珍珠车厘子苗基地、黑珍珠车厘子苗嫁接方法
我国大樱桃树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栽培技术不成体系,标准化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主栽品种、砧木尚不明确,栽培模式简单,园相郁闭、结果晚、单产低、质量较差(不甜、不大)等。
(1)缺乏规划设计,没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多数樱桃建园规划简单,路、渠、水、电等多因费用大不能一步到位,多数果园因地头没有留足作业道,开不进拖拉机,机械作业困难;许多果园重视灌水,忽视排水,排水渠道不畅,如:2013年7月份降雨较常年偏多,部分果园因积水造成涝害发生,死树严重;还有部分果园存在盲目建园,选择了不适宜的砧木、苗木,缺少授粉品种,仓促上马。
(2)品种更新慢,生产中主要集中在早熟品种大樱桃树苗栽培,品种是基础。目前我国栽培品种多达50余个,主要品种有:“红灯”、“红蜜”、“佳红”、“那翁”、“大紫”、“早大果”、“早红宝石”、“布莱特”、“美早”、“先锋”、“拉宾斯”、“雷尼”、“萨米脱”、“黑珍珠”等,如:“红灯”约占栽培品种的50%以上,成熟时果肉较软;采收早时颜色浅,糖度低,口感差;畸形果率高,特别是病毒染病率较高。在品种结构上,过分注重早熟品种,主要有“红灯”、“早大果”、“布莱特”、“美早”、“布鲁克斯”等;中晚熟品种较少,采收期过于集中,不同产区使用几乎相同的主栽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3)苗木质量差,缺乏规范稳定的苗圃目前,樱桃育苗主要是产地个体户育苗,绝大多数没有采穗圃,多数依据自己的经验采集自家或朋友的品种育苗,存在接穗带病毒率高等问题;同时,对砧木了解的少,砧穗组合不当,生产中主要砧木为樱桃根蘖苗压条或实生苗繁殖,抗涝性差,易感染根癌病、流胶病、根茎腐烂病、病毒病,树体容易衰弱、甚至死亡,园相不整齐。大樱桃树苗育苗,砧木是根本,首先要针对离地条件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宜砧木;其次要建有自己的脱毒采穗圃,培育无病毒优质大苗壮苗。
(4)种植模式简单,技术体系不配套,多不适合机械作业,目前大樱桃树苗果园株行距多为3米X4米,树形采用不规范的纺锤形,大枝数量多,分枝角度偏大,盛果期园郁闭严重;土壤管理制度依旧清耕制,锄草、松土等,劳动强度大,少有生草制或覆草果园。很少起垄栽培;肥水管理凭经验进行,不能测土配方营养诊断施肥;整形修剪技术借鉴苹果修剪的技术经验,树形上仍以传统的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占多数,树形紊乱,通风透光差,操作空间小;树体营养不良或过剩,6〜8年才进入初果期,结果晚,坐果少产量低,管理困难;采后技术管理更是跟不上,多数采后不再管理落叶严重,导致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低下,严重影响第二年的开花坐果。
(5)平均单产低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报道,2006〜2008年3年间,土耳其、美国等大樱桃树苗平均单产达到8〜10吨/公顷,而我国仅4吨/公顷。近20年发展的新果园,美国一般平均亩产达到1000〜1500千克,我国多在500〜750千克。造成产量低的原因很多,如品种、砧木、树形、冻害、早期落叶等,但主要原因是授粉树搭配不合理,花期不遇,授粉不良,导致连年不丰产。值得高兴的是山东临朐采用“考特”砧木和“先锋”、“拉宾斯”等丰产授粉品种,亩产普遍达1500千克左右。
(6)果实糖度低,单果重小。主要原因是普遍采收过早,対果实成熟度了解少,不能在成熟度采收,导致果实单果重小,含糖量低。如:“拉宾斯”品种,在北美果实成熟时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一般单果重8〜12克;而我国采收时果实多鲜红色,单果重仅6.5〜8克,可溶性固形物14%左右,根本没有表现出品种应有的质量,更难达到出口质量标准。
大樱桃苗枝条成花有何特点?
了解大樱桃苗枝条的成花特点, 对于管理大櫻桃, 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非常重要。大櫻桃当年生新梢基部1~5芽或1~7芽容易形成腋花芽, 对形成早期产量非常有益 。一年生枝条甩放后,顶端易萌发“五叉头”式的多个新梢,根据“新梢基部易形成腋花芽”的特点,留一旺梢继续向外延伸,对于其他新悄,采取多次摘心的方式,控制生长,促进成花。一年生枝条甩放后,除背上萌生少数旺梢外,其他芽眼萌生叶丛枝;部分叶丛枝当年能形成花芽, 其成花规律是从甩放枝顶端向枝条基部的顺序成花,即枝条中上部(或中前端)的叶丛枝易成花,,中下部成花难;中后部的叶丛枝生长势力弱、叶片数量少、叶面积小,生长几年后,容易死枝(芽),形成局部光秃带。这一特点, 迫使生产栽培者在整形修剪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光秃带形成。
一年生枝短截, 剪口下萌发几个新梢, 再下部萌生叶丛短枝当年也能成花。当所萌发的新梢长势较旺时, 由于树体自身养分配.下部的叶丛枝生长较弱,影响成花数量。
中干上“刻芽”,为了促生旺条、填补空间,但有时个别成不了长梢,而形成较好的叶丛枝,当年也能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