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苗对温度有什么要求?
车厘子苗喜温暖而不耐严寒, 它适于年平均气温10~ 12℃以上的地区栽培。一年中要求日均温l0℃以上的日数在150~200天以上。
不同物候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萌芽期的适温在10℃左右,开花期15℃左右。车厘子苗果实成熟较早,果实的发育和新梢的生长期,要求气温20℃左右。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车厘子苗较耐高温;但夏季高温、干燥对车厘子苗生长不利。冬季低温是限制车厘子苗向北发展的主要因素, -20℃低温时,车厘子苗会发生冻害,车厘子苗表现枯枝,甜车厘子苗发生大枝纵裂和流胶。车厘子苗的一年生苗在-15℃时,地上部即可冻死。冬季低温常达-15℃的地区栽植车厘子苗, 应进行越冬保护。
花芽冻害和早春的晩霜冻害对车厘子苗产量影响甚大。冬季气温降至- 25℃, 花芽即遭受严重冻害。花蕾期能耐-5.5~17℃的低温, 花期和幼果期可耐-2.8~1.1℃。花期气温降至-5℃, 则车厘子苗的雌蕊、花瓣、花萼、花梗均受冻褐变,严重时导致绝产。低温伤害的程度与温度变化状况有关,当冬季气温急骤降低至-20℃以下时, 96%~98%的花芽遭受冻害,而降温平缓时, 仅3%~5%的花芽受冻。冬季保护花芽免受冻害和早春防霜冻, 是保证车厘子苗丰产的关键措施。
一、调查内容和试验:
1.发生规律调查。
观察调查了大棚车厘子苗桑白蚧各世代、各虫态的发生时期。
2.药剂试验。
供试药剂:30%蜡蚧灵乳剂(烟台市福山化工厂生产),40%速扑杀乳剂(瑞士诺华公司生产),48%乐斯本乳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石硫合剂(自制)。
试验方法:越冬雌成虫试验设30%蜡蚧灵800倍、1000倍,40%速扑杀1500倍,石硫合剂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3株,随机区组排列。于雌成虫开始活动期用工农26型喷雾机喷雾。
第1代若虫试验设30%蜡蚧灵800倍、1000倍,40%速扑杀1500倍,48%乐斯本1000倍、1500倍和清水对照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株,随机区组排列。于第1代若虫扩散期用工农26型喷雾机喷雾。
药效调查及计算方法:越冬雌成虫药效于喷药后15天、30天各调查1次,用针挑去蜡壳,以虫体变黑者为死亡,记载活虫数、死虫数,以校正死亡率表示防效。第1代若虫药调查于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4天、10天各调查次残留活虫数,以校正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效。
二、结果与分析:
1.发生规律。
据调查:桑白蚧在大棚内1年发生2代。越冬雌成虫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吸食危害,3月下旬开始产卵。第1代若虫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并爬出介壳活动,5月上旬开始固定危害,5月末6月初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孵化,7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7月中旬固定危害,7月下旬开始羽化。
2.药剂试验。
试验表明:30%蜡蚧灵和石硫合剂对桑白蚧越冬雌成虫防效很低,40%速扑杀药后30天防效达80.08%。
第1代若虫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天,30%蜡蚧灵800倍、1000倍液防效分别为96.57%、88.98%,以48%乐斯本1000倍、1500倍液,防效分别为96.81%、95.60%,而40%速扑杀的防效为。药后10天,30%蜡蚧灵、48%乐斯本各浓度防效均在95%以上,40%速扑仍为。
三、小结:
大棚栽培车厘子苗桑白蚧各世代、各虫态的发生较露地提前1个月。越冬雌成虫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第1代若虫扩散期为4月上中旬。
药剂应抓好两个关键时期:1.扣棚后,车厘子苗开花前用405速扑杀1500倍液喷枝干越冬雌成虫。2.4月上中旬第1代若虫扩散期(即卵孵化后到若虫固定前),喷48%乐斯本1500倍液或30%蜡蚧灵1000倍液,可控制桑白蚧的危害。此期若虫虫体表面还没有分泌蜡粉形成蜡壳,农药易于接触虫体,并且若虫抗药性低,这期间用药能显著提果,是桑白蚧的******时期。由于40%速扑杀属剧毒农药且残效期长,时近果实成熟,故不宜使用。
揭棚后7月上旬喷药第2代若虫,用药种类和浓度同上,以及扣棚前剪除多虫枝条,或刷掉枝干上的越冬虫体,均能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