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湿度
棚室内的湿度管理,一般指空气相对湿度的管理。棚室内湿度的管理与温度管理同等重要,必须对湿度及时加以调节,使之达到大樱桃苗各生育阶段的要求。
(1)湿度要求。从升温到萌芽,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80%,开花期保持在50%,花后至采收期保持在60%左右。
花期湿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授粉,湿度过高,花粉不易发散,且易感花腐病;湿度过低,柱头干燥,不利于。幼果期湿度过大时会引起灰霉、煤污病菌滋生,侵染叶片和幼果。果实着色期,湿度过大时会降低透光率,不利于着色,容易引起裂果。
(2)湿度的调控措施。棚室内的调节应把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和通风排湿结合起来进行。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通风排湿。采取通风的方法降低棚室内湿度,但应以不影响棚室内温度为准。
②改变灌水方式。采用挖坑灌水后覆土或膜下暗灌、滴灌等方法,可降低棚室内湿度。另外,选择晴天上午灌水,中午通风时加大通风量也可排出一部分湿气,降低夜间空气湿度。
③放置生石灰。果实成熟初期在棚室内放置生石灰,利用生石灰吸湿的特性,吸收棚室内空气水分,降低棚内湿度。放置生石灰时要用谷器盛装,每隔3〜5米放置一处,每亩用量为200〜300千克。
增加棚室内空气湿度的时期主要在萌芽期和开花期,增湿措施主要是向地面喷水或用加湿器来增湿。向地面喷水要在晴天上午9〜10时向地面喷雾或洒水,水不要喷洒过多,以放苫前1〜2小时全部蒸发完为宜。
拉宾斯(Lapins)
品种来源:加拿大夏地农业研究所1965年以先锋X斯坦勒杂交育成,为自花结实的短枝型晚熟品种,是加拿大推广的品种之一。1988年引入烟台。
主要经济性状: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8克(加拿大报道平均单果重10.2克)。果形近圆形或卵圆形。果梗中短中粗,不易萎焉。成熟时果皮紫红色,有光泽,美观,果皮厚韧。果肉红色,肥厚,脆硬,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6%,风味佳,品质上。烟台6月中、下旬成熟,抗采前落果。
主要栽培习性:树势强健,树姿较直立。自花结实并可作其他品种授粉树,早果丰产性均佳。一般定值后第四年丰产。裂果轻。树体紧凑,短枝型,树冠大小为一般品种的2/3。由于秋天落叶进入休眠早,较耐寒。
萨米脱(Summit)
品种来源:又名皇帝,加拿大夏地农业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品种。1988年由烟台果树研究所引进。
主要经济性状:果实特大,单果重达11~13克。果型长心脏性,稍长,果皮紫红色。在日本青森县栽培,含糖量17.9%,酸0.78%,风味浓厚,品质佳。雨后裂果较多,成熟期比那翁晚2~3天。
宾库(Bing)
品种来源:原产于美国,是1875年美国俄勒冈州用串珠大樱桃苗的种子播种育成的品种,1982年山东外贸从加拿大引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是美国、加拿大的主栽品种之一。
主要经济性状: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7.2克。果实宽心脏形,梗洼宽深,果顶平,近梗洼处缝合线侧有短深沟。果梗短粗。果皮浓红色至紫红色,外形美观,果皮厚且韧。果肉粉红色,质地脆硬,汁中多,淡红色,甜酸适度,品质上等。离核,核小。在山东半岛6月中、下旬,鲁中南地区6月上、中旬成熟。采前遇雨有裂果现象。适宜的授粉品种有大紫、先锋、红灯、斯坦勒等。
主要栽培习性:树势强健,树姿较开张,树冠大。枝条粗壮,直立。叶片大,倒卵状椭圆形。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适应性较强,丰产,耐贮运。
江西车厘子树苗,江西车厘子树苗施萌芽肥
10.尺蠖
尺蠖又称造桥虫、丈董虫,其种类主要有枣尺蠖和梨尺蠖等,为害苹果、梨、大樱桃树苗、桃、杏等多种果树。
(1)形态特征 枣尺蠖雌雄异型,雌蛾体长15毫米,前后翅均退化,灰褐色,雄蛾体长13毫米,体和翅灰褐色;卵椭圆形,初为浅绿色,近孵化时呈暗黑灰色,数十粒至数白粒聚集成块;老熟幼虫体长40毫米,灰绿色。
梨尺蠖雌蛾体长7〜12毫米,无翅,灰褐色,雄蛾体长9〜15毫米,灰褐色;幼虫体长28〜31毫米,灰黑色。
(2)为害状 枣尺蠖和梨尺蠖均以幼虫为害嫩枝、芽和叶,被害叶呈缺刻状。
(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越冬,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蛾傍晚顺着树干爬到树上,等待雄蛾交尾。卵多产在树冠枝杈、粗皮裂缝处。幼虫的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方法 人工捕捉幼虫,或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缠塑料薄膜,阻止雌蛾上树。也可根据产卵习性,在塑料膜带下或在树裙下捆草绳2圈,或束草把,诱集雌蛾产卵,每半月更换一次草绳,集中烧毁,共换3次,更换时刮除树皮缝中的卵块。
在幼虫3龄前,喷布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
11.天牛
天牛称铁炮虫、哈虫。其种类很多,有桃红颈天牛、桑天牛和星天牛等,主要为害大樱桃树苗、桃、杏、李等果树。
(1)形态特征 桃红颈天牛成虫体长28〜37毫米,雌成虫略大于雄成虫。黑色有光泽。卵乳白色,米粒状。幼虫初孵乳白色,近老熟时呈黄白色,体长50毫米左右。蛹体长36毫米,淡,近羽化时体色为黑褐色。
桑天牛雌成虫体长46毫米,雄成虫体长36毫米。体黑褐色。卵黄白色,近孵化时浅褐色,椭圆形稍扁平,弯曲。幼虫圆筒形,乳白色,体长70毫米。蛹体长50毫米,淡。
(2)为害状 以幼虫在树体的枝干内蛀食为害,粪便堵满虫道,有的从排粪孔内排出大量粪便堆积于树干基部,有的粪便从皮缝内挤出,常有流胶发生。蛀蛀食的枝干,易引起流胶,削弱树势,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死枝或死树,甚至全园毁灭。
(3)发生规律 两种天牛均以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虫道内过冬,但每年6〜7月均有成虫发生。成虫羽化后多在树间活动、交尾或在树干上交尾,而后在粗皮缝内产卵或成虫作卵槽产卵,每次约产卵40〜50粒。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中午为活跃。卵期约10天,孵化后幼虫蛀层取食为害,随虫体增长逐渐深人。大龄幼虫则在皮层和木质间取食为害,虫道一半在树皮部分,一半在木质部分;老熟幼虫则蛀人木质部作茧化蛹,蛹期约30天。成虫羽化后在虫道内停留几天而后钻出。
(4)方法 经常检査树干,发现新鲜虫粪时及用刀将幼虫挖出;在成虫羽化期捕捉成虫。
熏杀幼虫:找到虫孔用铁丝钩出虫粪,塞人蘸有杀虫剂的棉球,而后用泥将姓孔堵死。虫口密度大时可用注射针向树干内点注杀虫剂,可以杀死表皮和木质部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