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楼板裂缝加固公司
备注:特种加固作业,我司有特种加固资质全国各地均可施工,提供加固资质。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目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板、梁结构调整的钢筋补强预制梁修复植筋。
·自重轻、施工方便快捷、不增加结构荷载;
·强度高、能灵活地用于抗弯、封闭箍和抗剪能力;
·柔韧性好、不受结构(梁、柱、通风筒、管道、墙体等)外形限制;
·耐久性佳、抗化学腐蚀和恶劣环境气候变化的能力强;
·抗高温、抗蠕变、抗腐蚀、抗震性能好;
·可对织物进行重复利用;
·适用范围广、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木结构均可进行加固。
·建筑物梁、柱、楼板结构补强;
·桥梁、桥墩、桥面结构补强;
·隧道烟囱结构补强;
·海滩建筑物防腐补强
二、结构设计与计算方面的问题
1.设计构造方面的问题
①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应满足要求对于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设计中经常被忽视,尤其是柱轴压比不大时,常常不满足要求。这一规定是保证节点核芯区延性的重要构造措施,应严格遵守。
②底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满足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设计中应重点说明
③框架梁的纵向配筋率应注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当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梁箍筋最小直径的数值应比表6.3.3中规定的数值增大2mm。”在目前设计中,这一规定常被忽视,造成梁端延性不足。
2.计算方面的问题
①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2g和0.3g两种。
②梁刚度放大系数
SATWE或TAT等计算软件的梁输入模型均为矩形截面,造成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此计算时应将梁刚度进行放大,放大系数中梁取2.0、边梁取1.5为宜。
③独立梁箍筋计算结果需复核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规定: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应按公式进行计算,且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但SATWE软件计算梁箍筋时,未考虑独立梁这一情况,都按公式进行计算,有时会造成计算结果偏小,设计中若遇到有独立梁存在的情况,应对梁箍筋的计算结果进行手算复核。
粘钢加固基本概念
碳纤维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将高强度或高弹性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形成为碳纤维加固复合材料片,将片材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贴在结构受拉面,树脂固化后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碳纤维片即可与钢筋共同受力,由于碳纤维片分担了荷载,就降低了钢筋的应力,而使结构得到加固补强。
产品特点
高强高效:碳纤维布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于普通钢10-15倍,弹性模量与钢较接近,极适合钢筋混凝土的加固修补。
施工便捷:没有湿作业,无需大型施工机具,无需现场固定设施。碳纤维布可任意剪裁,施工简单,工期短。碳纤维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将高强度或高弹性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形成为碳纤维加固复合材料片,将片材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贴在结构受拉面,树脂固化后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碳纤维片即可与钢筋共同受力,由于碳纤维片分担了荷载,就降低了钢筋的应力,而使结构得到加固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