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种蛋的壳上膜、蛋壳,气孔和内外壳膜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种蛋预温在36 ℃ -37 ℃,预热6-8小时,其中: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温度分别是1-7天38℃-39℃,8-19天38℃-38.8℃,20-25天37.5℃-38.5℃,26-28天37℃-37.8℃。
2.湿度:孵化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出雏时提高到70%-75%。控制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和出雏阶段,提高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以便啄壳出雏。然而,当湿度超过75%而又通风不良时,胚胎因气体变换差会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这点最值得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温度和湿度还要结合凉蛋和喷水调整,此时还要考虑种蛋孵化发育中在仿生立式孵化箱和平型出雏箱的配套放置以及季节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五、凉蛋和喷水。凉蛋和喷水是调节温度的有效措施,对孵化率影响很大。用配套的立式和平型出雏器流水作业操作可比常规孵化方式提高出壳率10%-15%。在孵化前期一般不凉蛋,按照上述的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