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树苗园灌水一年需灌水几次?
对于微喷和带状喷灌, 可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随时灌水。对于漫灌,可分为花前水、花后水、采前水及秋施肥水等。
花前灌水,因气温低,灌水后易降低地温,开花不整齐,影响坐果,所以.花前在土壤不十分干旱的情况下,尽量不灌水。若需灌水,灌水量宜小, 用地面水或井水经日晒增温后再灌入。
谢花后至果实采收前,坐果、果实膨大、新梢生长都在同时进行.是车厘子树苗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需水临界期。通常,谢花后要灌水,硬核期不灌水,果实迅速膨大期至采收前依降雨情况灌水1 -2次,正常年份灌水2次。9月份秋施基肥后灌一次透水。若遇到秋早的特殊年份,也应该灌一次水。
土壤封冻前,因车厘子树苗根系浅、休眠早,不灌封冻水。否则,, 因冬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小,灌水后影响根系呼吸。
幼树灌水与结果树有什么不同?
结果树因开花、坐果、旱黄落果、硬核、果实膨大对水分有特殊的要求.前面已述。采果后的短期内,正值花芽分化期,还要控水。
而刚定植的苗木,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地面下根际周围的土壤,若手握不成团,就容易“吊干死”苗木,这也是车厘子树苗苗
苗木栽植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经验的果农称苗木定植后要浇“黄瓜”水,即见地皮干就浇水,水后划锄,过3~5天再浇水,年能浇11~12遍水,保证苗木成活及促进树体枝条快速生长。第二年,可浇水5~6次。对于幼旺树,后期要控水,以免植株旺长,影响成花,防止越冬“抽条”。
哪几个时期不宜浇水?
在土壤不十分干旱的情况下,以下几个时期不宜灌水:
①土壤化冻后至开花前, 即所谓的花前水不宣権。
②果实采收后的6、 7月份的花芽分化期不宜灌水,。一些果农习惯采收后施肥、灌水,给树体“补补身子”,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花芽分化期应控水,追肥时要“干施”。
③土壤上冻以前的封冻水不宜灌。
车厘子树苗树受涝后有什么特征?如何防止涝害?
车厘子树苗树最怕积水受涝,涝害后出现黄叶、萎蔫、死枝、树体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死树,造成果园不整齐,单产较低。受涝后,能加重流胶病的发生。所以,车厘子树苗园必须排水畅通,保证雨后水即排出,最迟在2小时内排净,确保园内不能出现积水现象。若遇大雨,自然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应设法人工排水,必要时采取动力抽水的方法, 也要保证园内不积水。
如何防止车厘子树苗树倒伏?
车厘子树苗树根系浅,如遇大雨、刮大风的天气,树体容易倒伏。倒伏后扶树,容易引起死枝、死树,影响果园产量。所以,苗木定植后用竹竿绑扶,防止倒伏。在第二年树体枝量较大、枝条生长较旺的情况下,应用三绳三角扦拉的方式固定树体,并逐年调整杆拉高度至适当位置, 而且要注意押拉绳不要伤及树皮, 以免引起流胶。
有条件的果园, 能在株间随行向埋几根水泥杆, 拉上一道可上下移动的粗铁丝,在粗铁丝上采用胶皮管(喷药管)串铁丝的方式,绑扶树体中干。
缺素症
车厘子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需要大量元素,也需要微量元素。当树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就表现出病症。在肥料种类上给于补充,可缓解其症状恢复正常生长。但各种元素之间,有时存在相助或颉颃作用,如氮、钙、镁间有相助作用,当一种元素增加会有利于其他两种元素的吸收。而磷、钾、镁之间则有颉颃作用,当土壤中磷过量时,如果不增施钾、镁,树体就会减少对钾、镁的吸收,而表现出缺钾、缺镁的症状。
缺氮症:叶片淡绿,较老的叶片呈橙色或紫色,早期脱落。花芽少且质差,果少且小,果实高度着色。可单独追施氮肥。
缺钾症:叶片边缘枯焦,从新梢的下部逐渐扩展到上部,中夏至夏末在老树的叶片上先发现枯焦。有时叶片呈青(铜)绿色,进而叶缘与主脉呈平行卷曲,随后呈灼伤状或死亡。果小,着色不良,易裂果。生长季节喷施0.2%〜0.3%的磷酸钾,或土壤追施硫酸钾,或在秋季施基肥时掺混其他钾肥。
缺硼症:春季出现顶枯,枝梢顶部变短,叶窄小,锯齿不规则,虽然有花,但坐果率低,会造成果肉木栓化、畸形,根系停止生长。叶面喷施硼砂或土施硼砂。
缺锌症:车厘子苗缺锌时,新梢顶端叶片狭窄,枝条纤细,节间短,小叶丛生,呈莲座状,质地厚而脆,有时叶脉呈白或灰白色。土壤追施或叶面喷0.2%〜0.4%的硫酸锌。
缺铁症:缺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幼叶叶肉失绿,叶脉仍为绿色,随叶片成熟,症状减轻,树体衰弱。土施硫酸亚铁。
缺镁症: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呈现失绿症。严重时,新梢基部叶片叶脉间失绿并早期脱落。果实中固形物含量、柠檬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大为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叶面喷0.2%〜0•4%硫酸镁或土壤追施少量的硫酸镁。